校园文化
发布时间:2022-11-21 查看:
创品牌特色文化 建和谐文明校园
发布时间:2022-11-21 查看:
一、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目前,我校
办学方向:服务发展,促进就业;
办学定位:创特色学校 育精技人才;
校 风:文明、和谐、健康、发展;
校 训:德技并修、知行合一;
教 风:技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 风:励志、明礼、勤学、精技;
育人理念:立德树人,技能为重
培养目标:育爱党爱国、遵纪守法公民,培诚信友善、文明礼貌之士,冶爱岗敬业、社会有用之才。
二、校园育人文化建设
1.文化理念墙设计
校园的墙壁文化能集中反映校园的文化精神与灵魂,理念上墙,行为落地。一是在教学楼外东墙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宣传学校“党建+”政策;二是将学校办学理念树立在师生必经的综合楼一层楼宇间,让墙壁“说话”,潜移默化地将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熏陶、引导和感染师生职工情操和素质;三是位于操场边的围栏上以不锈钢和亚克力的材质分别来阐释生命在于运动的文字和形象,在颜色上呼应整体校园建设的效果,布局合理,美观科学。四是相关提示牌设计,在营造绿化、净化、美化的校园同时,利用围栏、花坛中的提示牌,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规范学生习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既有人情化的温馨提示作用,又是营造风格、塑造文化的环境布局,彰显“生态校园”的发展目标。五是各系部、班级名牌设计,班级名牌上除了标示班级号之外,还有班主任寄语和班级口号、集体照,营造品牌班级文化环境,提升班级凝聚力,激励着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自己”,教师达到“敬业型、学习型、专家型、创新型”的目标。
2.公共设施设计
一是综合楼一楼大厅两侧设计亚克力镶嵌校标及各种荣誉牌匾。二是师生文体活动图片展览(适时及时更新)和师生技能竞赛宣传栏(每年更新),彰显校园师生特色文化;三是垃圾箱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载体,是学校精神的具体体现。整洁、优雅、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更能够体现出一所学校特有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讲“文明”,发展“生态校园”。四是综合楼一楼门前楼梯造型板上书写校训“自信善思、知行合一”。四是厕所文化建设。厕所是最不起眼的地方,也是最受人关注的场所,除了净化、美化,更重要的是“文化”,在相应的地方写上耐人寻味、意味深长的文字,将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贴近方便,贴近文明”,“不能随处小便,不能小处随便”等标语)外墙有明显标志,内墙面有温馨的提示。
3.室外展板布置。校门外侧设立安全文化宣传牌及相关制度,校门内侧设有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安全、创卫宣传栏;教学楼对面书写“向管理要质量、以质量求发展”的管理理念;宣传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师风师德建设、招生就业等宣传展板。
4.部室文化建设。根据各部室工作职能,确立相应的室内标语并张贴相关的规章制度,便于工作,引起重视。
三、社团文化建设
学校课余活动,社团,基础文化活动是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它们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第二课堂的引领者。学校现有的学校课余活动,社团,基础文化活动主要涉及兴趣爱好、体育竞技、学术科技、公益实践这四类,在数量上要满足学生的需求,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一带一路”战略计划的提出,对我校的学校课余活动,社团,基础文化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实践和思考的问题还很多,只要我们真正做到思想重视、大胆探索、不断实践、及时整改,我们坚信:商校的教育事业将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关心支持下,在爱岗敬业的广大教职员工的通力合作下,我校的办学目标更加明确!办学条件更加优越!办学质量更进一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相较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二十大报告立足整体高中教育多样化的更高站位,旨在提升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推动普职协同发展,对我国建成布局合理的人才强国具有重要基础性意义。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是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的重要组成,也是推动现代职业体系改革的核心动能。当前,随着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新诉求,中等职业教育亟须通过系统化改革,在“多”字上做文章,走多样化发展道路。
河南省商务学校挖掘半个多世纪的文化底蕴与办学经验,结合时代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为统领,以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河南省教育大会精神为引领,以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政策为纲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三全育人体系,落实五育并举培养目标,树立以正确理念引导人、以科学管理规范人、以优美环境熏陶人、以良好师德影响人、以主题活动塑造人的建设思路,以导向性、时代性、主体性、职业性、创新性、系统性为建设原则,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以行业特色“合作经济、合作共建、知行合一”的“三合”文化为核心理念,涵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丰富文化活动,科学设计建设方案,采取强有力的推进举措,着力营造浓厚育人氛围,致力构建“五园”校园、彰显集时代性、人文性、职教性、生态性为一体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神为核心的“三合”文化品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
一、校园文化特色创新——弘扬“三合”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建设。学校在打造“三合”文化品牌过程中,从核心理念、制度建设、环境建设、活动开展、体系构建等方面综合考量,系统设计,统筹推进。
(一)“三合文化”核心价值及来源
1.“三合文化“核心价值
“三合文化”是以供销社合作经济为统领的“合作经济”文化,服务区域流通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以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为内涵的“合作共建”文化,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的无缝对接;以技能培养和德技并修为核心的“知行合一”文化,努力造就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三合文化“即:合作经济、合作共建、知行合一。
2. “三合文化“的来源和依据
合字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合”多指“合作”、“融合”、“聚合”、“汇合”、“集合”、“整合”等等。
河南省商务学校隶属于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在供销社发展的历史上,曾涌现出了“扁担精神“、”背篓精神“。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扎根基层,弘扬了心系“三农”、爱农为民的奉献精神,坚韧克难、勤俭勤勉的创业精神,不断创新、永不言止的进取精神和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以这些精神为主要内涵的供销合作社文化始终闪耀着供销合作社人的智慧和光芒,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商务学校把具有供销行业特色的“合作经济“作为三合的第一”合“,一是代表着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理念。二是代表着学校以“扁担精神“、”背篓精神“为德育载体,立德树人;三是以供销社合作经济为统领的“合作经济”文化,服务区域流通经济发展,作为推动“三农”发展的一只重要力量,肩负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3.政策导向依据
《职教20条》、《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国家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合作共建“做为三合文化的第二合,标示着学校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4.德育大纲依据
“知行合一“作为三合文化的第三合,表明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三合文化”作为商务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融入到办学育人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学校围绕“三合文化”核心价值观,凝练出“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校训,以 “三合文化”中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塑造技高为师和身正为范的教风,以不断创新、永不言止的精神养育励志明礼和勤学精技的学风,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精神创建文明和谐健康发展的校风。
校歌由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办学风格凝聚而成,指引全校师生站在时代的前沿,适应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校徽秉承着商校“德技并修、知行合一”之训;涵养“技高为师、身正为范”之风,以教书育人为根本,育莘莘之学子,建工匠之摇篮。
(二)五园建设,结出硕果累累
基于“三合”文化涵养,致力于构建“五园”建设”,即:以文化为引领,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建设;以加强学生综合素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双师”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校园”建设;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数字平台教育转变的“智慧校园”建设;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校园品位、增强校园文化育人效果和丰富校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校园”建设;以法治为引领和保障、以“关爱学生生命安全”为核心价值取向和提高生命价值的“平安校园”建设。通过“五园”创建活动,努力追求并培育一种尚德尚能、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发展内涵。把素质教育理念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把企业文化、工业文化、创业文化引入校园,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和专业文化特色。特别是将与我校建立起实习就业基地的知名企业文化进入校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这些企业特色文化入耳入脑,形成不同专业有不同特色的校园企业文化。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好校园网站,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宣传办学特色、展示办学形象的重要窗口,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精神,这种精神拓宽着教育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校园文化是一个成才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以成熟的姿态走上人生之路。未来,学校将一如既往的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合”文化的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使全体师生在美的环境里求真、立善、创美,得到充分和谐发展,推动学校再创新的辉煌!
河南省商务学校挖掘半个多世纪的文化底蕴与办学经验,结合时代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职业教育特点,以“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为统领,以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全国、河南省教育大会精神为引领,以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关于职业教育政策为纲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三全育人体系,落实五育并举培养目标,树立以正确理念引导人、以科学管理规范人、以优美环境熏陶人、以良好师德影响人、以主题活动塑造人的建设思路,以导向性、时代性、主体性、职业性、创新性、系统性为建设原则,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结合学校实际,以行业特色“合作经济、合作共建、知行合一”的“三合”文化为核心理念,涵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丰富文化活动,科学设计建设方案,采取强有力的推进举措,着力营造浓厚育人氛围,致力构建“五园”校园、彰显集时代性、人文性、职教性、生态性为一体的文化特色,形成了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精神为核心的“三合”文化品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不断跃上新台阶。
一、校园文化特色创新——弘扬“三合”文化,打造特色品牌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多方面的文化建设。学校在打造“三合”文化品牌过程中,从核心理念、制度建设、环境建设、活动开展、体系构建等方面综合考量,系统设计,统筹推进。

1.“三合文化“核心价值
“三合文化”是以供销社合作经济为统领的“合作经济”文化,服务区域流通经济发展和行业发展;以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为内涵的“合作共建”文化,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机制的无缝对接;以技能培养和德技并修为核心的“知行合一”文化,努力造就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三合文化“即:合作经济、合作共建、知行合一。
2. “三合文化“的来源和依据
合字见之于甲骨文和金文。合”多指“合作”、“融合”、“聚合”、“汇合”、“集合”、“整合”等等。
河南省商务学校隶属于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在供销社发展的历史上,曾涌现出了“扁担精神“、”背篓精神“。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供销合作社始终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艰苦创业、改革创新、扎根基层,弘扬了心系“三农”、爱农为民的奉献精神,坚韧克难、勤俭勤勉的创业精神,不断创新、永不言止的进取精神和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精神。以这些精神为主要内涵的供销合作社文化始终闪耀着供销合作社人的智慧和光芒,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河南省商务学校把具有供销行业特色的“合作经济“作为三合的第一”合“,一是代表着不忘初心,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理念。二是代表着学校以“扁担精神“、”背篓精神“为德育载体,立德树人;三是以供销社合作经济为统领的“合作经济”文化,服务区域流通经济发展,作为推动“三农”发展的一只重要力量,肩负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
3.政策导向依据
《职教20条》、《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等一系列国家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倡导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合作共建“做为三合文化的第二合,标示着学校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措施。
4.德育大纲依据
“知行合一“作为三合文化的第三合,表明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目标。
“三合文化”作为商务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融入到办学育人的每个环节、每个方面。学校围绕“三合文化”核心价值观,凝练出“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校训,以 “三合文化”中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塑造技高为师和身正为范的教风,以不断创新、永不言止的精神养育励志明礼和勤学精技的学风,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精神创建文明和谐健康发展的校风。
校歌由学校的历史传统和办学风格凝聚而成,指引全校师生站在时代的前沿,适应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校徽秉承着商校“德技并修、知行合一”之训;涵养“技高为师、身正为范”之风,以教书育人为根本,育莘莘之学子,建工匠之摇篮。
(二)五园建设,结出硕果累累
基于“三合”文化涵养,致力于构建“五园”建设”,即:以文化为引领,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和谐校园”建设;以加强学生综合素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双师”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校园”建设;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托,实现学校由传统教育向数字平台教育转变的“智慧校园”建设;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校园品位、增强校园文化育人效果和丰富校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校园”建设;以法治为引领和保障、以“关爱学生生命安全”为核心价值取向和提高生命价值的“平安校园”建设。通过“五园”创建活动,努力追求并培育一种尚德尚能、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发展内涵。把素质教育理念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把企业文化、工业文化、创业文化引入校园,彰显职业教育特色和专业文化特色。特别是将与我校建立起实习就业基地的知名企业文化进入校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让这些企业特色文化入耳入脑,形成不同专业有不同特色的校园企业文化。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好校园网站,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宣传办学特色、展示办学形象的重要窗口,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校园文化是一种教育精神,这种精神拓宽着教育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校园文化是一个成才氛围,让每一个学生都以成熟的姿态走上人生之路。未来,学校将一如既往的以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合”文化的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落实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使全体师生在美的环境里求真、立善、创美,得到充分和谐发展,推动学校再创新的辉煌!